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特产。“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所产萝卜猪皮薄、肉嫩、味美而远近闻名,因其形状像萝卜,长不大,称为萝卜猪。江口萝卜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品特点
体型较小,头大小适中,嘴较长而尖,当地群众称为“钻子头”,额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积大但不过于下垂,四肢短而纤细、结实,肢势良好,后肢略高于前肢。成年公猪体重为81.5千克,母猪体重为44.1千克。经产母猪窝产仔为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0千克,屠宰率为65.2%,膘厚3.4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5.3%。
营养价值
2009年以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检测中心对江口梵净山萝卜猪活体肌肉开展酶的测定、微量元素测定、氨基酸分析、基因位点的测定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数据表明,江口梵净山萝卜猪肉质鲜嫩香醇、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仅为家猪的50%),营养保健价值高,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外三元猪,尤其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猪,亚油酸含量比普通猪高2.5倍。亚油酸是科学界公认的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日常中食物的摄取而获得,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贵州省进出口检疫检测中心认定符合国家出口指标。
历史民俗
江口县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文字记录最早见于1959年。1962年,贵州农学院和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联合到该县民和乡一带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地方优良品种,并作了比较详细的生活习性和生育繁殖记录。到1977年,萝卜猪发展到44176头,占生猪存栏总数的50.4%,达到高峰,其中能繁萝卜猪有10435头,约占萝卜猪总数的23%。1980年,由于萝卜猪经济效益不高,县里为提高生猪的综合生产能力,先后从外地引进良种猪开展杂交改良,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品种退化,生产效益、养殖数量和规模急剧下降。到2004年,全县仅存栏萝卜猪4000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猪400头左右,濒临灭绝边沿。
2012年1月7日,由江口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江口梵净山萝卜猪铜仁推介会在铜仁市锦江广场隆重举行,在品尝会现场,用萝卜猪做成的粉蒸肉、小炒肉、黄焖肉、夹心肉等各式美食深受广大市民欢迎,老人、妇女、孩童全都涌上前来,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对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很细嫩、口感清爽的萝卜猪肉赞叹不已。
随着萝卜猪推介会的成功举行,萝卜猪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市场前景看好,村民们开始大规模养殖萝卜猪,大大小小的萝卜猪养殖场相继建设起来,萝卜猪产业化发展快速推进。
荣誉
1983年,江口萝卜猪列入《贵州省品种志》、《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3年,江口萝卜猪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
2014年09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口萝卜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